《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向世人庄重宣告,“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为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也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现代政党政治固然肇端于西方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等政党制度具有普遍性,更不意味着非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只能照搬照抄。中国政党制度在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系列全新特征,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两党制和多党制之外提供了新的选项,更为解决政党政治难题提供了新的探索。事实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成熟完备、行之有效的可靠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中国表达,更是中国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西方一些政客宣称自己所代表的正是少数群体的利益,在竞选后上台执政也往往维护特定群体的利益。在竞争性选举制度的刺激下,竞争性政党制度就会倒退回派系之争。结果,这些政党只有一党一派的私利,没有无党无偏的公义。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发出感慨:“西方国家的长期论点是,多党制是民主的一大优势,能够防止政党僵化和停滞。然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使自己保持活力与年轻的方法,而西方的政党却越来越疏远其代表的人民。”相比之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充分反映整体民意,代表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也逐渐分化出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凭借“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新型政党制度,不同群体的各种利益诉求通过多党合作渠道得以顺畅表达,人民内部矛盾通过现行体制框架得到妥善解决,党的统一领导与社会多元群体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其中,协商民主创造了多数人倾听少数群体的心声诉求、多数人照顾少数人合理要求的平台,充分显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合作型政党制度,而非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国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由于奋斗目标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因共识而合作,因合作而前行,只有相向而行,没有背道而驰;只有同心协力,没有处处掣肘;只有肝胆相照,没有冷眼旁观。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也真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终铸就共识、形成合力,充分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的制度优势。人们对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有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方旧式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方总想把另一方彻底压倒;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则是“大合唱”,既有统一的总指挥,也有多元的各声部,和而不同、八音齐奏,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华彩乐章。这些比喻准确地诠释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近年来,西方一些政党频频发生因相互掣肘而政府停摆、因相互攻讦而效率低下的现象,令曾经一度认为所谓“自由民主”是“历史的终结”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不得不感慨“民主政治的衰败”。相比之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一领导作用,合力建构“万水朝东、众星捧月”的政治团结局面,始终贯穿“议要多元,行要统一”的民主集中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政治保证。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切民族的长期利益,始终维护民众的根本福祉,始终保持稳健的规划能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避开了“为了选举而选举、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治理陷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由衷感慨,“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规划的时候,我们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创立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要有底气、有信心建构融通中外的叙事体系,讲好政党制度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