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2008年是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整合研究资源,创新研究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
一、统一战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统一战线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新时期开展统战工作、发展统一战线的大背景,也是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定了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夯实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强化了统一战线的政治责任,开拓了统一战线的发展空间。
统一战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为基础和框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为重要内容,以科学发展观关于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论述为丰富发展,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刻的时代内涵。
二、统一战线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理论政策问题,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对统一战线的深刻影响。科学发展观推动了思想的解放,要求统一战线大力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在新的思想高度上推动实践发展;促进了理念的发展,要求统一战线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来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尊重统战成员在统一战线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照顾同盟者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明确了前进的目标,要求统一战线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发展目标,坚持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检验统一战线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要求统一战线必须统筹兼顾,从总体上谋划各领域工作,在关键环节上着力,在难点问题上突破,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科学发展观对统一战线的根本要求。一是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特征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的显著特征,四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二是把握统一战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就是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三是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统一战线工作本质是做团结人的工作,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作用等都是通过团结人来实现的。
统一战线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努力形成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式,形成统一战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机制、新举措;完善体制机制,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各项要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科学发展;改进工作方法,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推动统一战线深入、持续发展;提高工作水平,增强统战干部把握大局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努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统一战线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对统一战线的深刻影响。统一战线由我们党夺取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发展成为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联盟,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由大陆范围内扩展到大陆范围外、体制内拓展到体制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由单一处理阶级关系发展为全面协调和处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统一战线的功能更加完善;由为阶级斗争服务调整到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全体中华儿女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更加高涨;工作方式由封闭性转为开放性、社会化,统战工作的成效更加明显。
改革开放30年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必须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必须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不断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联盟;必须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始终保持统一战线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30年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既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实践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四、统一战线基础理论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统一战线在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中的责任将更加重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随着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加剧,统一战线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方法将更加多样。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观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定位: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基本特征:空前广泛性、巨大包容性、鲜明多样性、显著社会性;永恒主题: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根本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本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政治方面的“五大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本理念: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和谐共赢。
把握新时期统战工作规律的基本点。统一战线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永恒主题,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根本任务,以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为重要基石。这三者互相依存、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回答了统一战线“存在基础是什么、发挥作用靠什么、最终目的为什么”,是我们把握和遵循统战工作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功能。根据统一战线工作的性质和统战部门的职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时期统战工作具有社会整合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民主协商功能、利益表达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协调关系功能。
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干部的素质要求。树立统战理念,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共赢的理念;培养统战思维,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的思维,需要具有宽广的胸襟、多维的视角、开放的品质;把握统战风格,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照顾利益凝聚人、以教育引导团结人、以共同理想激励人;讲究统战艺术,采取民主协商、联谊交友、照顾利益、批评教育等不同方式,掌握运用好政策,善于通过说内行话、贴心话来感染人、说服人。
五、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平等协商,努力营造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必须坚持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能力水平;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始终保持多党合作的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创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作用,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政党关系和谐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属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政治方向的一致性,为政党关系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本利益的共同性,为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不竭动力;党际关系的平等性,为政党关系和谐创造了必要前提。
参政党意识的内涵。一是政治意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二是发展意识,既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也要搞好参政党自身的发展。三是参政议政意识,切实履行好“一个参加、三个参与”职能。四是民主监督意识,负责任地对执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批评。五是特色意识,努力体现本党派特点,充分反映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的意见、要求。
六、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明确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涵盖了民族和民族问题规律等基本问题。
要构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既是我国民族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应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需要。中国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主要包括:民族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实体,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和而不同的民族关系,从因俗设治到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团结是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民族双重发展任务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民族发展,少数民族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
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一是优越性和阶段性。民族关系建立在多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同时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的限制,民族关系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实现程度表现得还不够充分和彻底。二是继承性和个别性。现阶段的民族关系继承了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精华,如互相学习、友好交往、共同发展等,同时也存在着个别矛盾、冲突等现象。三是共同性和特殊性。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的历史传统、发展水平和风俗习惯等又决定了各自特殊的愿望和需求。
城市民族工作要树立社会工作思路。社会工作有着健全的理论体系,为民族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社会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改善民族工作主要依靠“自上而下”政府行为的局限,优化资源配置;社会工作具有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能够将民族工作从不相统属的条块分割模式转变为以块为主的社区模式,有利于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
七、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
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不同的,但从文化层次上讲,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一定是就其积极方面而言,而不是全部。因此,必须探寻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适应的结合点。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可以与宗教文化求同存异;二是保护、整理与研究宗教文物和宗教文献、经典,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三是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道德要求一致与吻合。
宗教在当今中国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宗教的发展速度较快,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会发展。宗教领域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局面,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我国宗教的主流趋势。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空前活跃,宗教的国际性明显增强。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关联民族平等与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有些宗教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过度世俗化、商业化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宗教神圣性。
21世纪我国基督教的发展趋势。基督教发展面临中国传统宗教和信仰的挑战,继续呈不均衡及多元状态,信教人数继续增长。就地区而言,在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虽都有发展,但呈不均衡状态;就信徒而言,结构明显分层的状态将会持续保留,并随着社会职业变化而变化;就活动而言,形式更加多样,强调个性化特点的规模较小的聚会将会增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活跃,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可能引发宗教、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标向性特征。一是公民政治参与必须制度化,即要有明确的制度可依,有有效的程序可循。二是公民政治参与必须常态化,即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应成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表达利益诉求的结果要充分体现在政策制定当中,决策与参与必须良性互动。三是公民政治参与必须有序化,即将新兴社会组织纳入正常的政治参与轨道,保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四是公民政治参与必须理性化,即公民具有对政治参与程序和规范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政治参与的热情保持在合理的程度,追求合理的利益诉求,同时体现社会责任感,政治参与的目标与社会最大多数成员的共同利益不相矛盾和背离。五是各社会阶层和群体政治参与机会均衡化,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要防止个别利益集团左右政治参与结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特征。参与主体由零散、个体向团体、有组织趋势发展,参与内容由关注个体自身利益到注重公共利益方向发展,参与渠道由简单、单一向多样化、有序化发展。
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是统战部、工商联履行职责的重要方面。
促进社会组织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战略重点。提升社会组织的地位、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发挥作用。围绕这一战略重点,促进社会组织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主要任务有:深入开展对社会组织人才问题的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组织人才的配套政策,提升社会组织各类人才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各类人才的作用。
工商联发挥政府助手作用的内涵。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协助政府在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推进科学决策;通过自我教育、强化自律,协助政府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通过整合商会资源、发挥商会功能,协助政府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协助政府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发展和规范行业商会协会,协助政府推进行业商会协会的改革。
工商联党组织参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模式。一是工商联党组参与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二是工商联党组书记参与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党工委领导工作。三是党委统战部牵头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工委,工商联党组负责实际工作。四是以工商联党组牵头联合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工委。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党工委与工商联党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六是工商联成立直属会员单位党委。七是以工商联基层分会为平台,就近吸纳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分散的非公有制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八是对党员企业主实行双重管理。
九、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香港回归以来实践“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使香港更加繁荣,在国家整体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帮助香港市民提高生活水平,共享香港繁荣发展的成果;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稳步推进香港的民主进程;包容共济促进和谐,在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原则基础上,为建设和谐香港、繁荣香港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实践的经验启示。中央制定和实施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反映了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和智慧通过交流合作增进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积累共识、减少分歧,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违背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拂逆中国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必然遭到两岸同胞共同反对。
建立“两岸人民共同家园先行区”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有益尝试。在闽南地区建立“两岸人民共同家园先行区”,是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和构建和谐海峡的重要途径。其基本构想是:立足闽南、连接两岸、辐射全国,以促进两岸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为目标,以类似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为运作模式,从观念、政策、法律、体制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涵养海外侨务资源应当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侨务资源是指海外侨胞的产业资源、智力资源、国际营销和管理经验等有形资源,以及政治外交资源、文化资源、战略安全资源等无形资源。涵养海外侨务资源是迅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实现祖国现代化的捷径,应当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等战略的基本政策之一。
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作用。要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赴海外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与帮助华侨华人开展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及经常性文化活动相结合;二是直接组织文化项目、提供文化用品及资金支持与邀请海外侨胞来华观摩、交流、培训相结合;三是资助派团赴海外展演与支持当地华社特别是华人文化社团开展活动相结合。
十、其他
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管理监督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一是协商沟通原则。要在协商中进行管理,从沟通里加强监督。二是宽严适度原则。在自律方面,要比一般人更严格;在他律方面,要比法律规定的内容更广泛。三是虚实相济原则。既做好思想工作,又辅之以制度进行规范。四是管用结合原则。既通过使用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又通过管理监督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五是自我约束原则。要将有形的管理监督成果内化为党外代表人士的自我约束和自觉,实现更高层次的管理监督。
处理好党外正职与中共党组(党委)关系的经验。坚持和改善党组(党委)领导是处理好党外正职与党组(党委)关系的根本,搞好分工合作是处理好党外正职与党组(党委)关系的关键,建立健全合作共事机制是处理好党外正职与党组(党委)关系的保障,提高合作共事能力是处理好党外正职与党组(党委)关系的基础,合理配备领导班子是处理好党外正职与党组(党委)关系的条件。
加强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机制建设。基层统战工作的发展是由基层统战工作任务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和促使基层统战工作目标达成的外在动力共同推动的。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机制的内涵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统战工作部门为完成基层统战工作任务目标而建立的、较为固定的制约和激励工作的系统和方法,外延既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人民团体等对基层统战工作和统战成员的重视和支持,也包括全社会对统战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当前基层统战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基层统战工作开展存在动力不足。必须加强动力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级完成基层统战工作任务目标的激励机制、社会对统战工作的关注和监督机制、党委对统战工作重视支持的长效制约机制等,以促进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