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军,无党派人士,山东科技大学数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校教学名师。主持或参与完成山东省教改项目10项,省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负责人,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先后获评为山东高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校十大最难忘恩师、师德标兵、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及数学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
扎根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数学文化》等9门基础数学课程,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500多学时,超过学校额定教学工作量的2倍,教学质量综合评定连年优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主阵地,要守住阵地,站稳讲台,就必须要有勤勉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教学投入。为了上好每一门课,他总是精心做好教学准备,在备课环节投入大量精力。吃透教学内容,理清难点、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所讲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不断拓宽理论视野,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科前沿、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做到常讲常新;在讲课过程中,他思路清晰、阐述准确,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方法得当,同时有热情、有激情、认真投入,让讲课成为了一种享受。他始终认为“教师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从未发生任何教学事故,这看似平凡,而要做到却并不简单。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所教的数学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优秀评价。7次被学生评为“心目中的好老师”,2次被学生评为“最难忘的恩师”, 3次被评为校“教学名师”;在山东科大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曾获山东科大“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 “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三河口煤矿奖教金”等教学奖励。每年的教师节、春节等节日他都会收到很多学生发来的问候和祝福,使他感受到教书的幸福、自豪和快乐。
践行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崇高使命。他始终坚持师德为先,学教并重。作为数学基础课教师,直接处于面对学生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且大部分时间接触的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大学,思想还未真正成熟,易受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诱惑、侵袭。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一是立足课堂,正面引导。在课程教学中恰当融入科学家精神、数学思想、理性思维、家国情怀等课程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好的品德和学风;二是严于律己,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思想、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三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健康成长。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 “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2021年《高等数学》获批为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课程思政培育项目《数学文化》、《线性代数》通过结题验收。
持续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数学高度抽象,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课堂教学长期采用“定理公式+例题+板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年以来,他及所在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与时俱进,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建设”、“大学数学文化的构建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一流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实应用实例,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统领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面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所采取的线上授课方式,他认真学习线上授课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跟同事们相互研讨,确保了线上授课的质量,学生评价优秀。2000年以来,主持或参与完成山东省教改项目10项,为省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负责人,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或参与完成校教改或教学项目20余项,获校教学成果奖10余项;他负责的“线性代数教学团队”获批校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科大报》以“耕耘在数学王国里”为题宣传报道了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的先进事迹。
扎实科研创新,促进教学相长
扎实科研,勇于创新。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在Petri网理论及应用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和SCD检索10余篇。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自2003年以来,负责组织和指导全校的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工作,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每年至少为大学生做相关报告1次。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获全国二等奖5项、美国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20余项,大量学生因参与创新竞赛活动而得到锻炼和提高。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辅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6次被评为校“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3次获山东科技大学 “创新活动指导奖”。山东科大报2016年第三十五期以《一次“建模”终身受益》为题,宣传报道了本校数学建模指导团队的先进事迹。
勇于担当,服务社会,助力科学战“疫”。在2020年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学建模相关报告,与学生分享数学建模经验,展示了我国疫情防控的优秀答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疫情大考下的自我定位,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2020年11月在学生科技创新讲坛为本校学生作了“数学建模与应用创新”的报告,1000余名同学聆听了报告;2020年3月为青岛二中师生作了 “中学生数学建模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报告。结合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数学建模基本流程、教学及竞赛、传染病传播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带领学生切实感受了数学建模的魅力和意义,展示了我国科学战“疫”的巨大成就,上了一场生动的课程思政课。整个报告持续近一小时三十分钟,观看人数945人,点赞次数5654次,师生反响强烈。今日头条、新浪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山东教育网、半岛网、中国名师网、青岛新闻等网络媒体分别给予了报道或转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