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腾副教授,1987年生于山东金乡,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班主任”,全国高校城空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获得者,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高层次紧缺型人才,青岛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珍惜机会,干好“家门口”的“大工程”
晨曦初现,几位浑身泥垢的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子爬出了40米深的竖井,手中紧握的仪器和记录本里保存着他们为之奋战一夜的监测数据,这些宝贵数据与工程安全性息息相关。2020年6月至今,李为腾带领团队用科学研究服务青岛地铁6号线工程建设,13个多月,30余名师生,350余个监测传感器,70余次科研进展汇报……在李为腾的电脑里,数百个文件中存储着团队成员们一年多的心血。紧随施工环节埋设监测传感器并获得最及时的初始数据,在施工中的地铁隧道里常常待到凌晨,在实验室连轴转进行模型试验和大体量数值计算,长时间待在工程一线对接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虽然辛苦,但团队的成员们总是干劲十足。
青岛地铁6号线工程就在学校驻地周边,最近的工点离学校仅有两三公里,面对‘家门口’的大工程,必须把工作干好。“能获得参与这样重要工程的机会十分难得,要么尽心尽责干好,要么就干脆别干”,这是李为腾和团队成员们共同的信念,也是使团队成员始终保持饱满热情和认真负责态度的初心。时间紧就日夜不停,压力大就互相鼓劲,发现问题就多方请教、严密论证。自青岛地铁6号线开工以来,团队成员们把青岛地铁6号线工程现场当成了“战场”,紧跟施工进度,即便是春节期间,也停工不停测,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现场监测数据,为判定围岩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预紧力锚杆主动支护方法,结合计算分析为6号线暗挖车站支护设计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1 用科研服务青岛地铁建设
创新突破,稳扎稳打克难题
项目工期本就十分紧张,而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项目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李为腾团队不得不直面来自工程设计创新、工程风险的难题。对传统地铁隧道设计理念的“破”与“立”便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关。传统的地铁隧道支护设计趋于保守,虽然材料耗费多,但是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时会干扰施工,影响进度。发现问题后,李为腾便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开始探索新的设计方案,尝试采用一种新的理念来提升功效。这种理念强调通过主动支护来提升围岩自承能力,就像给围岩注入了‘内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地下工程更加稳定。
有了思路还不够,要想让创新方案得到认可,真正应用到工程建设中,还离不开严密的科学论证与数据支撑,尤其在潜在的工程风险面前。于是,大量的计算、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成为最重要的一手资料。计算、分析、监测、制图,每隔几天,李为腾团队就需要带着最新数据和分析研究成果向专家、领导汇报进展。汇报材料上的每一个表格,每一条曲线背后都是成百上千个的数据支撑,而每一个数据都是团队成员们扎根工程一线的见证。
起初,在经验欠缺和工期紧逼的条件下,工作一度较为被动;面对压力和质疑,李为腾从来没有找借口,也从来不放松对成果质量的要求,仍然坚持把每一个数据搞清楚,从不糊弄敷衍;同时主动承认和剖析自身的不足,虚心向专家请教,并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改进工作。正是这种以“匠人”为目标的作风,踏踏实实的态度,使团队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终于,阶段性科研成果得到了钱七虎院士、何满潮院士、李术才院士等行业权威专家的认可;2021年3月31日,学校收到青岛地铁集团发来的表扬信,对李为腾团队在青岛地铁6号线踏踏实实、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还被《山东科大报》、大众网、搜狐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全面成长,科研、教学、服务三不误
李为腾笃信实干出真知,除了青岛地铁,他先后驻扎赵楼煤矿、梁家煤矿现场超3年,井下跟班做试验;深入胶州湾海底隧道、广西深山中的隧道群,预报检测确保工程安全;主持国家基金等纵横向课题6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入选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高层次紧缺型人才。身为高校青年教师,李为腾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教学与公共服务工作尽心尽责,充分体现了青年人的工作激情热情。
真心投入课堂,锤炼本领做教学。将科研融入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发表教改论文《以兴趣激发为着力点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所讲授课程认真手写教案,发挥板书特长,在《弹性力学》《土力学》等核心力学课程中,板书授课比重坚持在80%以上;努力锤炼教学水平,获第三届全国高校城空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获得山东科技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图2 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城空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热心踏实奉献,尽职尽责做服务。担任本科学生班主任,确立了“和而不同,末位发光”的工作理念,指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立项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创青春”竞赛奖,因成绩突出获得山东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020年4月起担任学院学术副院长,积极完成岗位职责,细心服务学院师生科研事务;当选青岛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在科技教育方面积极献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