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平,从事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及地球化学,自2006年9月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调来山东科技大学,她立志要在山科大这片沃土上洒汗水、育英才,做一位学高身正的好教师。她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着坚定奉献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的情怀,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努力奋斗、敢于尝试,为将来建设祖国掌握好地质技能,彰显了一名人民教育者的使命担当。获得山东省委高教工委“三八”红旗手标兵及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青岛市委建功立业“十佳”个人、学校“教育育人楷模”和“优秀教师”、“最难忘的恩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投身一线担使命
李旭平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致力奉献教育事业,是一名品行端正、酷爱读书、专业知识广博、教学风采动人的好教师。她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专业教学第一线,一直在教学岗位上勤奋耕耘,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结晶学与矿物学》《专业外语》等7门课程,也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高级岩石学》《创新研究》《专业外语》《应用地球化学》《现代地质学理论与方法》5门课程,年均超工作量200学时以上。
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努力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撰写本科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研究提升教学效果的新办法。在教学中,她对每一门课程都尽心尽力,对每一次备课都要求尽善尽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她的课程教学语言风趣,具有良好的风度、活跃敏捷的思维和捕获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因材施教育人才
李旭平老师非常注重对不同类型学生基本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上,她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对教材深刻理解、见解独到,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在突出重点、精讲难点的前提下,她非常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课需求,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的各类问题总是循循善诱,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以和风细雨的言辞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启迪学生的思维。对地质学领域感兴趣的大三、大四学生,李老师倾心培育,从文献查阅到显微镜下观察,从矿物岩石特征认识到岩石成因分析,一点一滴的渗透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地质的浓厚兴趣,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十几年来,李老师培养了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多人获得省教育厅本科生优秀论文奖。这些学生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学习深造,成绩斐然。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李老师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授课中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引入学科国际前沿信息,拓展研究生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愿望,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研理想。对于自己辅导的研究生,她竭尽全力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跨专业的研究生,从基本岩相学现象的认识到系统的岩理学分析,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以渊博的知识为桥梁,用真诚、执着与爱心,让学生感受地球科学和科研的魅力,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形成严谨踏实、创新求真的科研作风。李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桃李满园香,她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和国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多名学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所深造。
倾心教研结硕果
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都是提高高等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李旭平老师一直活跃在科学研究前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和国家基金委中国-南非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国家面上基金项目5项,其他纵向项目如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973专项、中石化重大前瞻性科技项目等11项。她关注学科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注重科研交流,常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尤其鼓励学生做学术报告。她注重把科研活动和成果有机融合于教书育人之中,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特别做到了直面前缘课题,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育效果。优秀的科研能力收获优异的科研成果,多年来,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检索期刊发表文章70多篇,发明专利一项,获得过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注重以科研经历带动所授专业课程的知识创新,进一步促进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三名硕士生凭借优异成果,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资助,前往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继续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多名学生获山东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称号及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一人获山东科技大学十大科技精英奖励,一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奖励。
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千桃李。李旭平老师说,她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学生送往理想的彼岸。李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践行着当代大学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她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她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地质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