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刚刚结束一起金矿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和调查工作,他顾不上休整,马上投入到井下监测设备的研究中。有人说他的生活很单调,因为在别人眼里,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而他却说自己的生活很丰富,因为在煤矿安全领域,他忙碌而充实着,守护生产安全是他不变的信念。
他就是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张延松,现为国家和重庆市煤矿安全(煤矿粉尘防治、煤矿火灾爆炸)学科带头人,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深入一线开展救援
在学生、同事、家人的眼里,他是个工作狂,经常不分昼夜的一头扎进工作,他的生活在他人看来很单调。但他却说自己的生活很丰富,因为在煤矿安全领域,他忙碌而充实着,守护生产安全是他一直以来不变的信念。张老师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救援,“煤矿事故一旦发生,通常都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急救援工作尤为关键,必须对现场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调查,第一时间展开救援,恢复生产。”这是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组成员的张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煤矿事故多发生在井下,井下不同于井上,看不见摸不着,得根据爆炸前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以及矿井开采开拓系统和事故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行救援,事故调查得深入到事故发生的第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克服井下恶劣、环境危险等困难,张老师先后参加了陈家山事故、七台河事故、丰城建新矿事故、重钢锅炉爆炸事故等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化工等重特大事故救援和处理40余起。
图1张延松教授带领团队研究相关仪器
在一次爆炸事故中,爆炸后大面积巷道垮塌,井下通风等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垮塌后的巷道,有地方的断面只有一个多平方米,风速大、空间小,人员无法通过,需要借助绳子的力量才能过去。作为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专家,张老师率先下井,现场扬起的大量细小砂砾刮破了他的脸,但他仍不顾自身安危进行工作,还有一些爆炸发生后,巷道看上去没有损坏,但如果有人员通过,松动的巷道很容易发生二次塌陷,是比较危险的。面对这些危险,张延松教授却毫不在意。他说:“我们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对这些事故情况更有经验,能更加科学合理的应对,越是存在危险,越应该我们上。”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安全隐患的不断积累、发展的结果,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就能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迎难而上搞研究
张延松教授曾参与国家发改委的煤矿低浓度瓦斯输送和应用的项目,按国际惯例,低于30%浓度的煤矿瓦斯大多直接排于大气中,一方面大量的甲烷排出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甲烷是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另外,瓦斯抑爆问题也急需解决。当时,发改委下达的任务时间急、任务重,为了安全,井上采取了五道安全技术措施,其中一道就是喷粉抑爆技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是要准确地确定火焰传播速度与传感器、抑爆器之间在时间上相互作用关系。为此,承担科研任务的张延松团队在不同的试验管道做了186次试验,最后取得了5项成套技术,并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
“每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张教授都是冲锋在前。为了研究一种新型预裂技术的现场应用,张教授带领我们进行了几十次井下试验,研制井下配套工艺装备以及各种测试系统,不分白天黑夜,经常一次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一次早上六点钟下井,第二天早上5点钟才上井,在井下连续工作了近24个小时。”张延松教授当时的团队成员告诉我们。张延松教授用实际行动为团队成员以及学生做出了优秀的榜样。
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工作,潜心研究,张延松教授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带领团队开展煤矿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共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攻关、国家重点自然基金、自然基金、973、863项目、国家重点公益性、创新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60余项,其中46项为项目负责人,9项为主研人员,基本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同时还在12个国家级协会、学会等担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主任、副主任。在各个岗位燃烧自己,回馈祖国。
图2张延松教授工作照
培养实用性人才
相比安全事故调查专家的身份,张延松说自己更喜欢当一名高校教师,为煤矿安全领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减少煤矿事故发生,守卫生产安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张老师的课,得特别专心,要仔细分辨他讲的内容,他经常会掺杂一些错误的知识来考验我们,让我们挑错。”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2018级应急管理专业学生于亚男告诉记者。“张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学生要敢于挑战老师,要有质疑精神,如果总是跟在老师身后,将来怎么能超过老师。”
张延松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张延松经常组织团队开会,他带的研究生都要参加。他经常拿出一个专题,让团队成员和研究生们搜集资料,进行讨论,他也经常把自己在事故现场遇到的很多难题摆出来,让大家想解决办法。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仅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们对实际问题印象深刻。
此外,张延松还经常为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学术活动,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深入课题项目研究。张延松认为,工科重应用,学再多理论,最终目的还是去现场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工科学生来讲理论重要,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检验你的理论是否正确。学生们要多参与一线项目,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成长为实用性人才。
图3张延松教授讲述设备技术
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美丽远景,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相信张老师及其团队也会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为同心共筑中国梦,砥砺奋进新征程贡献一份力量。